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 1909 夜谈

  “啥?加个零?”

  “三五十倍?”

  郭秘书在一旁诧异的说着,显然觉得这数字太大了!

  大的超出他的预料!

  对面的高教官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

  他们的测算中,三五倍已经是很高了。

  要知道现在可是讲究官兵平等的。

  在物资不充裕的情况下,拿出部分津贴来锻炼侦查部队,本身就是一种‘违规’现象。

  现在杨小涛说三五倍都少了,还要拿出三五十倍的物资来供应所谓的特种部队,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老人轻轻皱眉拿起水杯,然后吹了下,轻轻抿了一口,清香的茶水在唇齿间流转,随后看向一脸淡定的杨小涛,郑重开口。

  “小涛,你接着说。”

  “好嘞,大伯。”

  杨小涛笑着,然后看向郭秘书。

  “郭秘书,你说三五倍资源练出的人,可以做到三五倍普通人的工作。”

  “那三五十倍资源练出来的人,发挥出来的效果会比三五十人少吗?”

  “如果一场战斗,当人数无法成为决定战斗走向的因素时,就需要打破人数限制的力量出现。”

  “就好比两个人在打架,谁也奈何不了谁。”

  “可突然一方有了一把锋利的匕首,一下子捅进对方的心窝,你觉得如何?”

  郭秘书到底是跟在老人身边的人,耳濡目染之下,自然有自己判断的能力。

  而高教官更不用说了,立马回答道,“你说的没错,这特种部队就是一把尖刀,会随时一刀毙命的尖刀。”

  “但是!”

  高教官认真的看着杨小涛,“你怎么保证,花费三五十倍的资源练出来的特种部队,就一定有用?”

  对此杨小涛认真点头,随后开始讲述红星机械城三处的特种部队的情况。

  “我们红星机械厂,已经组建了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专门负责特殊事件的解决,还有护送重要人员避免伤害,还有应对可能出现的应急事件。”

  听杨小涛这样说,三人目光都是一亮。

  红星机械厂,一个工厂保卫科竟然也要搞特种部队,这是要抢他们专业的工作啊。

  “说说情况。”

  老人再次开口,语气中更加欢快。

  杨小涛点头,将红星机械厂的特种部队跟快反中队说了下。

  “现在,我们的特种作战人员,一天使用消耗的武器弹药是普通人一个月,甚至一年的用量。”

  “还有,我们每个队员都有一套特制的防弹背心,大大增加了战场生存率。”

  “还有,每个小组按照战斗要求,会配备相关设备。”

  “我们做的夔牛二型装甲车,已经装备上。”

  “还有我们现在研发的夜视系统,分成两种,一种可以用在车上,一种是单兵携带”

  随着杨小涛的见解,三人都在盘算着用在保卫科这支队伍上的花费。

  三五倍绝对挡不住。

  最少十倍以上。

  “这样的装备集中起来,特战队伍发挥出来的能力绝对超出装备本身的价值。”

  杨小涛说到最后,更是看了眼三人,沉思片刻继续说道,“特战队成立后,接连出了几次任务。”

  “我拿最近的一次任务说吧。”

  “不知道你们对冶金局的事情了解多少。”

  杨小涛看向三人,老人点点头,郭秘书轻轻摇头,至于高教官完全不明白。

  “好吧,我简单说下情况。”

  “就在今年,红星机械厂发现了一只老鼠,孰能摸瓜之下,找出来了隐藏在冶金内部的黑手,他们利用取巧的方式,将冶金局中的合金材料做成阴阳账,从中牟取好处。”

  “其布局之缜密,设计之精妙,上下层层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

  “当时抓捕的难点就是在不惊动对方的前提下,秘密抓捕。”

  “那天,特战队携带夜视仪,按照预先的部署,一枪未发就将主要嫌疑人抓捕到案。”

  “整个过程中,特战队的秘密抓捕起到关键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工厂的保卫工作.”

  杨小涛将特种部队的事情挑了一些说出来,让三人对特种部队的能力更加全面的评估。

  他无法给出学院设不设新科目的意见,但他可以说明,特种部队存在的意义。

  老人听到杨小涛这样说,也意识到特种部队在局部战斗中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和平年代,应对某些特殊情况,就需要特殊的人来解决。

  相比起老人的关注点,高教官跟郭秘书都是一副不可思议。

  他们学院已经测算过,想要维持一支特种作战的队伍消耗绝不会少。

  就是一般的连队也负担不起啊。

  更不用说地方上那脆弱的经济了!

  可现在,他们听到了什么?

  红星机械厂,只是一个机械厂,竟然组建了一支特战部队。

  一支拥有后备队的特战部队。

  他们可以想象,只要给他们时间,完全可以源源不断的培养出更多的特种兵。

  这,这机械厂得下多少资源啊。

  得多有钱啊!

  一瞬间,高教官甚至觉得,他们学院要是有这么多资源供应的话,肯定比机械厂的保卫科更加专业吧。

  可惜,他们现在还没有这个项目,也没有专业的训练方式。

  在这上面,他们确实落后机械厂了。

  而一旁的郭秘书想的更多。

  一个机械厂的保卫科搞特种部队,怎么听都觉得不对劲啊!

  这是多么缺乏安全感啊!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么一把刀竟然掌握在一个工厂手里,如果有啥恶意的话…

  嘶…

  郭秘书不敢去想。

  但潜意识里,还是觉得这样的尖刀应该交出去,让上级来掌握。

  可又想了下,交给谁合适?

  何况谁又有这份实力养的起这么一群人?

  最后,他还是没想明白如何做。

  ‘还是让上级领导头疼吧。’

  几人都在思索着,而杨小涛觉得这些还只是一部分,随即想到还在研制中的炮侦雷达系统。

  决定给特种部队再添一把火。

  “还有一件事,我想说明一下。”

  三人看过来,杨小涛随即开口说道,“我知道,咱们队伍里有一种部队,叫做侦察兵。”

  “尤其是那种给炮兵提供目标的侦察兵,我想大家都清楚。”

  “这样的人,肯定会成为敌人重点打击目标。”

  高教官听到后点头说道,“对,战场上侦察与反侦察纵横交错,谁都想获取更多的信息,取得优势。”

  “所以你想说,让特种兵去应对敌方的侦察兵?”

  三人都看过来,杨小涛却是摇头,“对付侦察兵自然有专门的侦察兵应对!”

  “高教官,我这里有一门技术,叫做炮兵侦测雷达技术。”

  “炮兵侦测雷达?”

  老人轻轻呢喃着,好像要将这几个字咀嚼咬碎似的。

  “这是一种雷达吗?”

  “对,就是一种雷达,这种雷达,可以测量炮弹在空中飞行的痕迹,然后计算出弹道,从而确定火炮的位置。”

  杨小涛并没有过多的解释,因为在老人面前,他唯一能够拿的出来的,或许就是那点微不足道的见识和经验。

  只要将经验摆出来,有些事老人自己就会想通。

  郭秘书和高教官两人看着杨小涛话说一半没了,又回头看看老人还在沉思,一时间想不明白杨小涛说的雷达跟特种部队有什么关系。

  直到老人目光中露出一抹惊奇后,两人这才收回目光,等待下文。

  “你说的这种雷达,有了吗?”

  杨小涛摇头,“首长,我现在不敢保证有没有,但我敢肯定,未来肯定有!”

  “现在电子工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在七机部的计算机研究处,就已经开展小规模的集成电路研究…”

  杨小涛尽量用自己已经确认的信息来说明佐证,而这些恰恰能够让老人相信。

  毕竟,七机部的事情他也听说过,尤其是研究的导弹和火箭。

  虽然现在还有许多问题,但只要坚持下去,成功是必然的。

  他清楚杨小涛话里的意思,随着未来科技的不断进步,武器技术会越来越先进。

  战争的模式也会变得现代化,科技化,复杂化。

  或许用不了多久,这种大规模的会战将会成为历史书上的介绍。

  而局部地区的复杂斗争将会成为主流。

  见高教官皱眉,老人看了眼杨小涛,示意解释一下。

  杨小涛会意,随后说道,“我说这些的意思是,未来的特种部队将会与传统的战斗模式不同。”

  “不仅是战场搏杀技能,还要会开飞机坦克甚至是潜艇,还要有电子方面的人才,要有通讯人才…”

  “他们会随着科技的提升,技术的发展,武器的进步进行主动或者被动的调整。”

  “将来的特种兵是需要与时俱进的,也必将会向着多元化发展。”

  “就像这种炮测雷达,这一种技术的出现将会大大减少侦察兵的工作,甚至取代传统的侦察工作,让我们的战士不用冒险靠近观察,只需要远远的测算就行!”

  “但同样的,当我们的人面对敌人拥有的设备时,我们该怎么办?”

  杨小涛说到这,高教官本能的说道,“找到它,摧毁它。”

  “如何摧毁?”

  “派人去”

  高教官刚说完,自己又沉默起来。

  派什么人去是一个难题。

  对方不会不知道这种宝贝的重要性。

  肯定会重兵把守,甚至还会设下陷阱,引诱己方侦察员。

  一旁的老人已经明白杨小涛说的意思,见高教官还在迷茫,便开口劝慰道,“战争打的就是一个信代差。”

  “否则,就会落后,就会挨打。”

  杨小涛听了点头,后世的那些战争,哪一个不是以大欺小?

  别可能合众国这边挑事那边吆喝的,打了这个打那个,只要仔细看看他的对手就知道,这家伙就是挑软柿子欺负。

  随着杨小涛的诉说,老人脸上笑容逐渐变多,同时脑海中就想有一本书似的缓缓打开。

  多年的战斗经验,远见卓识以及对战争的独特理解,让他对特种作战的了解越发的清晰!

  对未来的战斗模式越发清楚。

  几人在客厅里一直坐到十点多,往常这个时候,老人应该已经休息了,可现在老人不仅没有休息的意思,整个人还显得十分亢奋。

  不断询问杨小涛关于特种作战的理解。

  如果是询问如何训练士兵,成为一个合格的特种兵,杨小涛觉得可以聊三天三夜。

  可老人的关注点是特种作战的意义,背后的目的,以及衍生出来的不同环境、态势下的权重。

  这些战略上的东西,杨小涛感觉应付起来要耗死好多脑细胞。

  甚至有些问题需要结合过去的经验才慎重回答,而且老人脸色平静,也看不出到底满意不满意。

  到最后,杨小涛觉得如果再说下去,自己肚子里的那点东西迟早要掏空。

  到那时候,他就只能将电视剧里的情节拿出来应付了。

  只是那种脑残的是,说多了容易影响形象。

  好在今晚说的不少了,老人也意识到贪多嚼不烂,说的多了,反而脑海中记得少了!

  所以要趁机整理一番,尽快将脑海中的灵感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