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要做皇帝 > 第两百三十五节 仓公的重要性

  两日后,天子在吴山率领文武百官诸侯大臣,共祭泰一神。

  刘德挖出来的那个大鼎,被少府的工匠们重新在鼎腹之上铭刻下了一个‘汉’字。被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装饰着鲜花,抬到了泰一神像之前。

  刘德跟在老爹身后,一同共祀。

  与之前刘德祭祀泰一神,还要偷偷摸摸的玩弄手段,悄悄的制造祥瑞相比。

  这一次天子亲祀,就几乎是明目张胆的制造祥瑞。

  负责祭祀准备工作的太仆袁盎与宗正,是将之视为一个政治任务来安排的。

  不然的话,儿子祭祀的时候有祥瑞,轮到老子祭祀的时候却没有。

  那还不把天子的脸打肿了?

  白痴都会知道那会生什么样的政治灾难啊!

  于是,天子刚一领着群臣进入泰一殿,泰一神像就马上隐隐有光,然后,天子祭拜之后,顿时就有异香从神像上飘来……

  反正,这些把戏和戏法,庙祝玩的很溜。

  假如不知情的话,肯定能蒙不少人。

  在这些被蒙的人里,赵王刘遂算是一个被彻底的忽悠了进去的家伙。

  刘德从他的表情里就看出来了。

  最后,天子率领群臣,抬着‘汉鼎’一路招摇过市的下山,绕大阳县县城一圈,引来无数百姓围观。

  这么一忙,直到日落之时,刘德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自己的房中。然后立刻叫来义婼给自己按摩。

  “殿下……”刘德正躺在榻上享受着义婼小手的按摩时,王道过来禀报消息道:“淮南王刘安与丞相张释之,已到河西渡口了……”

  “哦……”刘德哦了一声。表示自己知道了。

  刘安这一次,可谓是在劫难逃了。

  晁错磨刀霍霍,赵禹摩拳擦掌,无数想要借这个机会立功的大小官员跃跃欲试。

  至于主张缓和甚至是轻判刘安的袁盎一派,在天子开口将刘安的行为定为:背主之后,立刻烟消云散,统统闭嘴了。

  这就是汉室天子的威权。

  至于张释之。既然老爹叫他来了河东,十之**,大概会一笑泯恩仇。可能还有给个闲散的长安官职,譬如大行之类的看上去很美实际上一点权力都没有的官职养老。

  所以,这些事情跟刘德关系不大。

  “殿下,仓公已经到了……”王道却又禀报道:“您是否现在就接见?”

  刘德唰的一下。就从塌上坐了起来。立刻对义婼吩咐道:“为我更衣,穿正装!”

  再对王道纷纷:“立刻整理出一间雅致的房间给仓公住宿……再一个,仓公随行的弟子也要安排妥当,不可失了礼数!”

  “然后,你去请仓公来此与我会面……不……我亲自出去接!”

  “诺!”王道点点头,领命而去。

  刘德在义婼的服侍下,穿戴好全套的冕服,系上绶带。

  “殿下……仓公是何人?”义婼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石穰先生的恩师!”刘德笑了笑解释道:“天下名医。扁鹊再传弟子!”

  跟后世的那帮自称某某传人的骗子们不同。

  仓公淳于意所受的扁鹊传承是有着明确的谱系和文书记录的,自扁鹊开始。其弟子谱系清楚明白,能够准确的向上追溯。

  仅次一点,就足以让刘德敬重。

  更何况,仓公这一脉还关系着刘德能不能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系统的对中医的传承与研究的机制,至关重要。

  当今之世,知识也好,医疗也罢,基本都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作为少数人的享受而存在的。

  譬如说读书吧,天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百姓根本不识字,纯文盲。

  真正算知识分子的群体,在这百分之十的识字人群中,最多也只占比百分之一。

  至于医生,那就更夸张了。

  能请医生看病的人群,基本只有贵族勋臣和大地主大商人。

  其他人一旦得病,就只能硬撑,运气好的话,可能能弄到点草药就不错了,当然也可以找巫婆什么的祷告,跳大神,至于有没有效果……就只有天知道了……

  譬如仓公淳于意,他看病诊治的人,基本都是一千石以上的官员或者公乘以上爵位的贵族。

  至于老百姓,估计连请他上门诊治的出诊费都出不起……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本身先得是个知识分子,不然,根本看不懂黄帝内经和素问,就更别说理解复杂的辩证体系了。

  于是,医生这个职业成了当今天下最稀缺的职业。

  一般,在此时,稍微懂些医术的人,都能在地方上广收尊重。

  若是医术高,那立刻就能成为地方郡守与藩王的座上宾。

  于是,医生就成了贵族富人的专用品。

  而仓公,是可以改变这个局面的关键之人。

  刘德从摆放在房中的一个书架上取下一本他很早以前就放在哪里,用着后世的简体字写成的小册子,将之打开来看了看。

  纸上面写着两个名字:桂枝汤、麻黄汤。

  这是后世鼎鼎大名的《伤寒杂病论》中两道名方。

  桂枝、麻黄,就是现代西医传人中国前,古人最有效的感冒冲剂。堪称中医史上的变革之制。

  在张仲景之前,对伤寒感冒,基本上,在医学上是无解的。

  所以才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所说的:其死者三有其二,伤寒十居其七的感慨。

  穿越之前,刘德曾读到过这篇伟大的巨著,中医的圣典,虽然对其中的药剂、辩证什么的完全看不懂,也记不得什么,但对于张仲景的序章却记得相当清楚,实在是,这篇文章的文字太美了,而且行文感人。

  即使是将近二十年后的今天,刘德依然对这篇美丽的文章,记忆犹新,如在眼前一般。

  跟大多数穿越者都能背诵天朝太祖诗词一样,刘德也能一字不差的背诵出这篇明文。

  而在那部巨著中,最经典的两个方子,同时也是最简单的两个方子,无疑就是桂枝汤和麻黄汤。

  刘德虽然完全不记得这两个方子的内容和用药以及辩证之法。

  但没关系,这两个名方本身的名字就揭露了它们的特质。

  中医用药,君臣佐使而已。

  知道了君药,就迟早能推断出其他的药名。

  但刘德不是医生,对此束手无策,而身边除了一个石穰之外,再无他人可用。

  显然,石穰不足以承担这样的重任。

  而仓公就不一样了。

  他手下弟子众多,完全能群策群力,破解桂枝汤与麻黄汤,将之提前几百年,呈现于世人眼前。

  只要能搞出这两个汤剂,那么,大多数的伤寒感冒导致的死亡,都能避免了!

  :"..",。,谢谢!